都市丽人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,竟然是因为“卖楼”不力!
发布时间:2025-09-05 17:08 浏览量:1
作者:龚进辉
最近,“中国内衣第一股”都市丽人交出一份惨淡的半年报。财报显示,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为14.36亿元,同比下降5.19%,净利润为5780万元,同比下降29.86%。其营收、净利润双双下滑,与2024年双双增长呈现鲜明对比,没想到颓势来得如此之快。
2024年,都市丽人实现营收30.1亿元,同比增长9.18%,净利润1.26亿元,同比暴涨197%,这也是其历经转型阵痛期,时隔6年净利润重回亿元水平。不过,这一成绩的取得,含金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。原因很简单,都市丽人业绩增长,并非单独靠主营内衣业务,“卖楼”业务贡献近一半。
财报显示,2024年来自“副业”的厂房等物业出售为都市丽人带来超3亿元收入,扣税后利润贡献约6000-7000万元,接近总利润的一半。由此可见,“卖楼”业务对都市丽人净利润水平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需要指出的是,“卖楼”业务主要指都市丽人在2022年将位于广东东莞凤岗镇的原中国玉泉旧仓库,改造成现代化工业厂房和智慧物流仓储,其中近四成面积保留自用,约六成面积对外销售。而其上半年净利润之所以下降近三成,与产业项目销售减少密不可分。
具体来看,今年上半年,都市丽人产业项目及物流分部业绩同比下跌86%,主要原因在于玉泉项目交付单位减少。该分部毛利率从37.7%降至17.8%,收入结构依赖性风险凸显。不过,都市丽人方面强调,玉泉项目余下已签订合同的单位将于2025年前陆续交付。
说白了,都市丽人有意暗示下半年“卖楼”业务将有所起色,并将贡献不菲的净利润。但问题在于,其如此依赖“卖楼”业务,如果产业项目后续无新项目接续,可能会持续拖累整体业绩,即如何确保净利润稳定在合理水平,而不会出现较大波动,这是都市丽人掌门人郑耀南急需未雨绸缪的重要课题。
众所周知,线下实体门店一直是都市丽人的业绩根基,即便在电商渠道蓬勃发展的今天,线下渠道的地位并未被动摇。据我观察,过去几年,都市丽人多次强调要抢占下沉消费市场心智。比如,郑耀南在2023年业绩会上曾表示,都市丽人在2024年要新开1000家加盟门店、100家直营门店。
不过,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,面对终端消费市场的多重挑战,都市丽人明显放慢下沉扩张的脚步。截至2024年底,都市丽人新开门店仅850家,比原本预期少开250家门店,整体门店数量达到4500余家。而在2024年业绩会上,郑耀南预告,今年底都市丽人门店数量将达到5000家。
这意味着,今年都市丽人将新开500家门店,比去年850家还要少350家。不难看出,近年来,都市丽人的开店策略愈发保守,似乎对线下门店的推进并不着急,更加注重健康发展。“我们希望核心大省的基础打得非常稳固,让加盟商客户赚钱,然后再逐步进行全国布局。我们认为线下业务一定要很稳健地往前走。”郑耀南曾表示。
事实上,都市丽人曾在推进线下业务时走过不少弯路。过去,公司看重加盟商的一次性订货,靠出货量来撑起业绩,但对终端销售感知不足,无法及时根据市场反应调整货品,最终导致滞销,加盟商库存高企。加盟商赚不到钱的同时,也对总部造成反噬。说白了,如今线下生意不好做,都市丽人对店效、加盟商可持续发展更为上心。
那么问题来了,都市丽人如此倚重“卖楼”业务、线下扩张愈发保守,能否持续带来稳定的上升空间?这仍需进一步观察,让子弹先飞一会。在我看来,都市丽人转型取得一定的成果,但根基并不牢固,业绩增长仍存在不确定性,一大实锤便是其在资本市场并未充分实现价值回归。
换言之,现有股价并不能真实反映都市丽人转型后的企业价值,其最新股价为0.34港元,较发行价3.6港元跌去九成,市值仅为7.65亿港元,真是惨不忍睹!恕我直言,这倒不是投资人没眼光,而是因为内衣属于服装零售的一个细分领域,天花板并不高,企业估值很容易吃亏,加上行业巨头林立,导致都市丽人市值偏低。
如何扭转投资人的刻板印象甚至是偏见,使都市丽人市值回归到合理水平,这是郑耀南必须主动肩负起的重担。而这一切没有捷径,也没有秘诀,只有拿出过硬的成绩单来证明自己,而不是靠取巧包装出来的业绩。创业不易,都市丽人且行且珍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