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阔海·新汉画 | 借时空折叠之法提炼崭新语言以遣意抒情,使汉唐气魄与时代精神交相辉映
发布时间:2025-09-10 14:56 浏览量:1
乙巳小暑,热袭京都,难阻车喧马龙,华灯耀彩尽显燕京繁华。更酒绿灯红,举觞流盏传艺坛盛事之佳话,欲问何者焉?余之答曰:中国新汉画学派艺术沙龙如一声春雷震天响起、若山奔海立,沙起雷行其势如虹,似高浪灌日,巨沫触天,风起云涌旷世而横空。又如艳阳丽日和煦春风,莺歌燕舞气爽而神清。
嗟乎,华夏文明渊自鸿蒙,宇宙信息相传相生,何由进化神降人生,女娲伏羲由来何星,始祖人类交尾相生,雪印爪泥纪事结绳始制文字及甲骨,虎豹凝姿纹文相通言表述怀至骚经,时序春秋道家始祖李耳经天纬地垂道德,元圣素王孔夫子儒家治世论语生。及至东汉佛教西入从者盛,伟夫哉?此三座擎天之柱撑起了中华民族汉文化及传统文化之大厦,于是乎我们是汉人、穿汉服、说汉话、写汉字,画汉画,已成规范式样;入骨,入血,入魂魄者也。
至若汉画者,汉代汉人画者也。或于绢帛,或于墙璧,或于祠堂墓壁石刻,及至宋降宣纸创兮水墨画生焉,文人墨客遣情述怀逸笔草草墨分五色写表里,丹青妙手书画同源铁画银钩志骨风。诗书画印四者并举成文人画主脉,丹青妙手大家辈出立座座高峰,如三山五岳之宏而成洋洋之大观者矣。及至近代,外来文化强势入浸,无奈国人画者为区别洋画而中国画概念生。此汉画称谓流转大至若是。故当今画中国画者亦属画汉画者也!
夫汉画像石刻也。或剔底阴刻凸其形,或平刻阴线显其貌。或浅凸浮雕张其骨,或注重轮廓展其势,雕画相间,刀法多变,形式多样。谓之有形之汉赋,无字之离骚。初兴于西汉而中兴于东汉,流脉至魏晋南北朝,遍布大江之南北;犹以南阳、徐州,滕州、嘉祥等地为甚。历时四百五十多年者也。其表现内容包罗万象,囊括大千;天文星象罗其内。人文地理刻其中。军事交战胡汉相争,兵车武库剑戟刀锋。生产劳动送肥鞭牛着春耕,舞乐百戏建鼓擂击舞神功。仙怪天路,云舒飘风。风伯雨师,击鼓雷呜。蹴鞠斗鸡,游戏投壶。刘邦斩蛇,聶政自屠。击剑角力,桃杀三士。拜谒宴饮,歌舞升平……应有尽有,万千象殊。更有车凛凛马啸啸车马阵仗出行壮其威,亦有导骑杂沓主车华盖旌飘浩荡振长缨。嗟乎哉!林林总总观不尽,精雕细刻技纷呈;爷爷刻了儿子刻,儿子刻了孙子承,口口相传,代代亲授,历时五百年之久矣!刀聚天地山河气,石凝华夏万古情。气势恢宏诡谲乖张,金石淬火鬼斧神功……世界艺林增其色,丰碑不朽贯长虹!
先祖垂范,镌刻立经。令后人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、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。”实难追之而能思齐乎?如不能发扬光大,有愧列祖列宗乎?余必答曰:“愧者斯也!”“然可另辟蹊径,使其转化,转换成现代水墨图式是也!”谓之激活!谓之创新!
余之王氏阔海者,中国新汉画水墨艺术创始人也,中国新汉画学派之开宗者也。原名王克海,壬辰年(1952)以降胶东招远。吾先祖枕山襟海,孕灵毓秀。故生而目含星斗,骨相奇争。承天应命,慧勤双秉。少时投笔从戎,金戈铁马锻筋骨、风火狼烟淬心雄。军旅生涯四十载,剑气常吟笔底风。及衔至少校,应考京华,入解放军艺术学院,拜黄胄、何海霞、刘大为诸大家为师,承学古今,溶汇东西。终成笔底波澜吞翰海,纸端星斗转乾坤之气象。
嗟夫哉!创新难,难于上青天!惟余有情、有智、有识于古汉画,而有为于新汉画者也。齐夷大地之亘古豪风,鲁邦尼丘之素王文圣。一脉汇聚于军旅生涯之阳刚雄强,可接汉风古韵之博大与沉雄。研究、探索、试验无其数,波折、瓶颈、突破乐其中。历经三十六载风风雨雨,其筚路蓝缕,栉风沐雨,甘苦自知。所经王国维所言人生致学三境界:一曰“独上高楼,望尽天涯路”发现空白而与空白处作学问。二曰“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。”探索致力三十六年、铁棒磨针滴石穿。三曰“众里寻她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。”真可谓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。找到了!新汉画之冲墨冲色冲线之三冲合一之法破天荒般的诞生了,一如婴儿呱呱之坠地;可叹“乘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。”创新了!远看有样貌,近看有符号。将古汉画之石刻形态转化为新汉画之水墨形态。有名了!被美术界誉为王阔海的新汉画水墨艺术。因了艺术只承认第一,不承认第二之铁律。盛赞了!“新水墨之奇迹”、“镕古铸今”、“前无古人,后启来者。”“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。”获权了!2018年获国家发明专利权。可谓“世上无难事,只要肯登攀”!成功了!风靡全国新墨法,无人不知新汉风。并作七律以抒独创新汉画情怀,其诗曰:
金石甲骨镕硃墨,
铁画银钩铸汉风。
贯古通今涵六义,
雄浑鸿懿索五经。
狂飙破格迷天野,
巨眼搜新慕汗青。
窥象运斤应自得,
凝姿炳蔚写华英。
锋杪回转,话回乙巳,承蒙各位艺术大咖,书画望宿,达者贤人,志士同仁对余之新汉画创新精神与建树之拥戴与不弃,推余为领军,民主集中核心成。规范制度,有章可循。并合力于弘扬以汉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己任;成立了中国新汉画学派艺术沙龙,且从者如流,未出两月,竞由两群近八百余众,且群贤毕至长老咸集此派群,人材济济,高手如林;有诗仙文圣理论美评巨擘如椽笔,亦有宗师大家巨匠画笔能杠鼎。集四任理事兰亭得主运笔挥毫齐古贤,亦汇五湖丹青妙手泼墨近天成。伟夫哉!若问我才有多少,可与风云而并驱!且团结一心,群策群力,互相交流,互相学习,互相帮助,相互包容,尔歌我颂,互相理解与点赞,让作品本身说话,成正气蔚然之风。且新作频出,妙品连连,形式新颖,风格多样,诗书画印,众彩纷呈,洋为中用,中西合璧,大写意精神如浩荡东风,气贯长虹。令派群书画圣手们欣喜若狂,且奏汉唐古韵之舞,听盛世尧天之歌,千人唱,万人和,山陵为之震动,川谷为之荡波……
其诗赞曰
开宗立派非易事,
自古德与天地通。
水墨三冲创大法,
丹青八接鬼神惊。
更有群星能捧月,
亦奉造化运命成。
同歌学派伟夫哉,
共振华夏大雄风。
(三冲:即冲墨、冲色、冲线之三冲合一之法。八接:即新汉画吸取了八大方位艺术精华:一是原始的,二是民间的,三是古典的,四是现代的,五是东方的,六是西方的,七是学院派的,八是文人画的。)
(文/王阔海,2025年7月8日于北京平西府诗林园)
探险岂有穷 所贵在开辟
——王阔海先生开宗立派一代宗师
齐鲁大地,风光旖旎;山水灵秀,人文荟萃。泰岱嵯峨,分割日月阴阳;黄河浩荡,养育英秀雄杰。稷下黉宫,学术繁荣鸣百家;故都曲阜,儒术辉光歌一圣。招远为齐鲁名区,东接栖霞,南望莱阳,西邻莱州,北濒渤海。黄金宝地,九域宾朋攘往;海产名城,八方车马奔驰。膏壤必生嘉木,名区多出异材,当代画坛巨匠王阔海先生生于斯,长于斯,齐风鲁雨铸就画魄书魂,出入文府,湛发天机,独创新汉画派,为我国绘画艺术之发展贡献卓越,以雄浑清逸、瑰奇苍凉之独特画风蜚声海外。
关于王阔海之新汉画,范曾盛赞:“借汉代之杯斝,满斟个性化的美酒,以浇自己胸中之块垒,斗酒十千恣欢谑,故当代画坛之豪杰也。”林凡首肯:“阔海先生把自己的艺术想象和古代艺术形式溶为一体,使之天人合一、今古同辉,获得了举世瞩目、举世钦敬的成就。”何家英称誉:“王阔海的新汉画给我们带来了大汉雄风,他对没骨法的笔墨驾驭能力非常强。”邵大箴感慨:“王阔海新汉画丰富了当前中国画创新的景观。”刘曦林称其为“新水墨的奇迹”、“王阔海先生完成了由学院派画家向文人画家的转型。”言恭达称许:“看了王阔海的新汉画,我必须用‘震撼’二字形容,他创造了新的中国画笔墨元素。”刘工醉叹服:“王阔海先生实为当今艺术界的巨擘,其潜力与能量正日益喷发,必将成为里程碑式人物而载入中国史册。”名流方家之评价精准客观也。
书画乃尚技艺术,画种之独创千载罕见,王阔海为一代宗师必无疑也。言及独创,首先应从本体突破:技法精湛独特,语言丰富精纯,既显功力之深厚,又见匠心之独运。画家崇尚汉代博大雄浑之文化精神,自创体系,独铸伟辞。观其所作,以汉代石刻为基,兼融浮雕、壁画、唐三彩、青铜、甲骨、剪纸、皮影等各类艺术之精髓,化石刻之形为水墨之韵,掠取文人画没骨画水墨与大写意泼墨之精华,从西方绘画吸取丰富营养,独创冲墨、冲色、冲线三冲合一之法,揭示大写意“六性”之秘诀,握管而扫百灵,挥毫而潜万象,将古汉画意蕴转换而成现代水墨图式,斧斤挥运,异彩纷呈,灵光四射,高标独举,故广获学术界、艺术界之深许也。
工笔以加法作画,写意以减法作画,大写意乃写意绘画之冠冕:最简约而又最丰富,最朴茂而又最绚烂,乃诗中之律体,书中之大草也。技法之难度,彰显审美之高度。精于工笔者犹吟坛之杜甫,工于大写意者犹诗林之李白,非胸次、学养、功力、识见、才情妙合为一者莫可问津也,而独创戛戛乎难哉。王阔海为当代大写意之国手,苦心孤诣独树一帜,故有开宗立派之创造。追溯前哲,独辟新径者寥寥可数:曹仲达之“曹衣出水”,吴道子之“吴带当风”曾开人物线描之风;李思训父子创青绿山水,五代十国荆关(荆浩、关仝)创水晕墨章之法,开北派山水之宗;南唐董巨(董源、巨然)以披麻皴点苔之法创南派山水之始。范宽以豆瓣皴之《溪山行旅图》而垂范画史,米家父子(米芾、米友仁)创大小米点,南宋梁楷以《泼墨仙人图》创中国画泼墨没骨画大写意,徐渭以泼墨为云,点墨为竹,以大草笔意入画,豪纵恣肆;吴昌硕之金石气大写意独标新格,齐白石创红花墨叶引领风骚,诸贤皆为不朽丰碑也。王阔海根植传统,踵武前哲,含英咀华,化古为我,独运郢斤,足可雄视前贤、开启来者也。
王阔海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画技法荣获国家专利第一人,艺境之新美已获学术界、艺术界之普遍认可。王阔海之创作,技法之独创性与语言之丰富性浑化为一。观其所作,一无依傍,纵情挥洒,援毫掣电,异彩纷呈。运笔如刀斫剑削,力透纸背。笔墨间似闻金石铿锵,境界中宛见云烟飘渺。构图若古拓残碑,斑驳苍郁;或作烈马嘶风,鬃毛飞雪,势若奔猊;或写高士抚琴,衣袂飘举,道骨仙风;或绘洛神翩跹,玉色荷颜,神光离合,乍阴乍阳;或状走兽,灵性罄露,双目含情。叙历史风云者如《岳飞抗金》《成吉思汗西征》,场面宏阔,气势豪宕;绘军旅题材者如《飞夺泸定桥》《峥嵘岁月》,笔墨酣畅,豪情激荡;状仕女者如《国色天香》《长安水边多丽人》,绰约多姿,高华灵秀,杨妃虢国,宛然寓目。状绘动物二十余种,多成系列,腾挪闪转,栩栩如生:狮、虎之威猛,牛、驼之憨厚,松鼠之乖巧,猫咪之灵慧,全用水墨之线条勾勒,造像精准,神情毕肖,语言简约,寄意幽微。王阔海新汉画以线为骨,以墨为肉,以诗为魂,刚柔并济,气象万千。画家长于用笔,精于用墨,妙于用水,恍兮惚兮,其中有象;惚兮恍兮,其中有物,窈兮冥兮,其中有精,匠心之运,存于一心。其画尽在自创的中国画大写意六性之论中发挥运用。六性:纸尽其性,水尽其润,墨尽其玄,笔尽其妙,色尽其雅,心尽其道。其六性既补古人之论,又为中国画大写意之法度提供了理论依据。(南齐谢赫六法实为工笔画六法,因那时宣纸还未产生,写意画种还未开始),得到了业内方家之盛赞。
根深者叶茂,泉浚者流长。王阔海之新汉画乃广取博采、自铸伟辞之戛戛独造也。庄子云:“水之积也无厚,其负大舟也无力。”(《庄子·逍遥游》)袁枚云:“文尊韩,诗尊杜,犹登山者必上泰山,泛水者必朝东海也。然使空抱东海泰山,而此外不知有天台武夷之奇,潇湘镜湖之胜,则亦泰山上之一樵夫,海船上之一舵工而已矣。学者当以博览为工。”(《随园诗话》)王阔海之创作,广取博览,由博返约,守正创新,独辟蹊径。顾恺之云:“凡画,人最难,次山水,次狗马。”人物之难,难在传神;传神之难,难在简约。王阔海之创作,造像典型,笔墨精简,传神自然,技法、诗意、哲思有机统一。
王阔海之新汉画,虽见天赋,更赖苦功,师传统、师造化、师心源、师时贤、师西方兼而有之,援翰所作,乃渊深学养、精湛技法、瑰奇境界之自然跃现,先生确乃举世罕匹大写意之国手也。王阔海少年之时痴迷绘事,高中毕业便在学校举办画展。投身军旅,写生甚勤。勤攻油画,于色彩之冷暖对比,光源色、反光色之调整,素描、速写、造型之功夫,以及人体五官、动物骨骼之结构比例,无不深入研究,拿捏精准。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,出入李可染、蒋兆和、吴作人、黄胄、刘大为等大师门下,既勤于“打进去”,又勇于“打出来”,从“吴带当风”“曹衣出水”至《八十七神仙卷》,从顾恺之、陈老莲至任伯年,从石涛、八大山人至黄宾虹、齐白石,无不广取博采,精嚼细咽,化古为我,独创清格,所谓积土成山、积水成渊也。
书为画骨,诗为画魂,王阔海于诗书用功甚深,其补课之精神令人心折。大写意为中国画之绝秀奇葩,技法之精,应如庖丁之游刃、轮扁之运斤,而臻至高境者,若乏深厚之书学功力、诗学修养,莫可问津也。书画虽为尚技艺术,而综合修养为创新之灵源也。齐白石嘱咐林凡:“诗书画都要上,不搞单打一”,此乃中国绘画境臻高韵之不二法门也。于写意而言,不善书法,则无骨;不攻诗词,则无魂。骨法用笔乃中国绘画之特色,笔墨运用,神妙无穷:可写轮廓,可供渲染。用笔有干湿、轻重、虚实、巧拙繁简之分,山水云烟,人物花鸟,个性风情,唯书法佳妙者方穷高致,以抽象之笔墨表达具象之个性情感,而韵律之美有如音乐。论及王阔海之书法,李铎在《神交前哲,自出机杼》一文中指出:“阔海之书能整体推进,潜心研习,各体皆能,以楷、行、隶、草、简为最。”“其楷隶与高华淡远之境偕,其行押与飘逸灵动之韵齐,其大草与纵恣壮浪之势合。”王阔海雅爱辞章,耽于吟咏,其绘画创作,多化用楚骚、汉赋、唐诗之意境,折叠时空,借古写心,体现清雅幽邃之诗意与浓郁强烈之时代风情。
王阔海堪称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之典范也,将汉代画像石之精髓化为艺术元素渗入画境,足见艺术家目光之卓远,而于技法已获重大突破。汉代画像石乃考古发现之重大成果,乃本民族最传统、最本色、最朴厚、最鲜活之文化资源,王阔海通过时空折叠,融铸化裁,提炼崭新语言遣意抒情,记录时代,进行创造性转化,不仅愉人胸臆,开人天目,启人哲思,而于提高民族自信、凝聚民族意志,时义大矣哉。汉画多满密铺陈,不避重叠,以繁复线条构筑宏大场景,云烟卷舒,气势贯通,而王阔海之取法并非一味克隆,虽取勿取,虽师勿师,茂密中见空灵,古意中见生趣。细观用线,或如屈铁坚硬,或如古藤虬逸,或如春萝摇曳,跳脱清雄,舒卷如意,清新自然。既多汉砖刻线之韵味,又饶飞白墨彩之虚灵,多见妙悟深参之灵性智慧也。
尤为可贵者,妙造圆融清雅之意境,体现强烈之时代感,进入哲学之高致也。汉代审美虽未出现“意境”一词,而艺术家于妙悟获之也。恽南田云:“画以简为尚,简之入微,则洗尽尘滓,独存孤迥。”徐悲鸿曰:“中国画以黑墨写白纸或绢,其精神在抽象,杰作中最现性格在练,练则简,简则几乎华贵,为艺之极则矣。”气象华贵者若午夜星天,清空高洁,朴茂之中见高华,绚烂之中见灵秀。王阔海耽于吟咏,雅爱哲学,新汉画创作简中见繁,朴中见雅,静中见动,实中见空也。王阔海之创作,以诡谲之技法、独特之选材、氤氲之墨彩,遣意抒情,冥发妄中,品其佳构,物我交融,幻化出五色交辉之艺术意境:雄浑者如长风浩荡,大河奔流,雷霆震撼,彤云顿收;恢宏者如九霄奋翼,八极流光,昆仑溅玉,寥廓鸣鸾;古雅者如珊瑚海色,明珠夜光,心埃荡洗,神游汉唐;激越者如兵戈相斗,风卷狼烟,征袍血染,铁索高悬;悲慨者如朔风凛烈,胡笳夜鸣,曲江空碧,汉月孤清;浪漫者如女娲起舞,王母翩跹,虬龙载车,湘灵奏弦;妍逸者如柳丝飘拂,梅萼芳芬,杜蘅妍笑,晴雪满汀。玄妙灵变,朦胧恍惚,翰逸神飞,不一而足,情感之丰富性,形成风格之多样性,拓展出广阔丰美之联相空间,鲜明个性与时代风情有机统一。
汉初以黄老之学治国,汉武帝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,汉代艺术之内核与哲学相通。艺术之根在哲学,沈鹏先生曰:“艺术若无哲学作支撑,大厦定不坚实。”王阔海之创作,与古汉画多有内在联系,哲学基因源于儒家之刚健中正,道家之天人合一,楚骚之浪漫逍遥,形成黑格尔所说之“这一个”。王阔海之创作,深悟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有机结合之微旨,与诗歌之比兴意象相通,落墨凡近,思出八表。画家追蹑古意,别孕灵胎,虚实相生,刚柔相济,雄浑苍凉与空灵飘逸忻合为一,汉唐气魄与时代精神交相辉映,以自然之眼观物,以自然之舌言情,豪情与壮彩并发,诡谲共清雅齐飞。读其画作,如诵汉赋,如吟唐诗,如聆古琴,宛见汉高祖“大风起兮云飞扬,威加海内归故乡,安得猛士兮守四方”之浑穆苍凉,又蕴柳永“今宵酒醒何处,杨柳岸,晓风残月”之婉约清妍。
沈鹏诗云:“探险岂有穷,所贵在开辟。”(《徐霞客歌》)信然!艺术之花璀璨芬芳,而精心培养必须付出汗血劳动。投资艺术,风险甚大,春播万钟,秋收数斗,实为常见,颗粒无收者亦不乏人,故吾一再呼吁尊重艺术家之辛勤付出。王阔海有功力,有学问,有才气,有大勇,殉道意志坚毅,在不能扬弃中实现自我超越。艺术创新与探险相似,如王安石游褒禅山:“夫夷以近,则游者众;险以远,则至者少。”唯有殉道大勇者方至险远之地,领略奇伟、瑰怪、非常之观。王阔海之成功,非唯绝类离伦之才,亦赖坚韧不拔之志也,堪称艺术探险之勇士也。新汉画既体现独特性之异彩,又彰显兼融性之特质,审美张力甚大,反映生活体现广度、深度、高度、力度。王阔海亦为卓越艺术教育家,桃红李艳,蕙秀兰芳,在不断探索中前进,呼应中央以文化强国之战略,新汉画展现广阔之发展前景。王阔海着意创造体现汉唐风神雄浑巨丽之美,以艺术提高民族自信、凝聚民族意志,贡献卓越,堪称开宗立派、引领时风之卓越大师也,试以《水调歌头·读王阔海新汉画感赋》一阕作结:汉骨开生面,椽笔写春秋。雕铜凿石神韵,幽意紫毫流。六法独参造化,五色浑融天地,墨海任遨游。奋击千重浪,敢伫万峰头。追古意,师时哲,展吟眸。中西合璧,纵目远瞩上高楼。岁月风云激荡,腕底灵烟飘渺,又作杏花柔。开拓酬华夏,挥策纵骅骝。
(文/蒋力余,湘潭大学教授,民政部直管希望工程书画专委会智库专家顾问,荣宝斋沈鹏诗书研究会理事,沈鹏介居书院院聘艺术家、沈鹏、范曾研究专家
21世纪国际艺术大家研究
——王阔海都市丽人水墨专题
当新世纪之风拂荡艺林,水墨丹青面临守正创新之抉择。王阔海先生独辟蹊径,以新汉画之体载都市丽人之情,融古开今,卓然成派。其笔下山川为骨,笔墨为魂,丽人风姿绰约于宣素之上,既见汉画之雄浑气象,又含时代之鲜活精神。今观其都市丽人系列,探新汉画之奥义,析笔墨之玄机,明审美之新变,以彰先生艺术之大成。
一、新汉画系列都市丽人:融古开今,气象万千
汉画者,古之艺术瑰宝也,画像石雄健朴拙,壁画瑰丽壮阔,载历史之风云,传先民之豪情。王阔海先生浸淫汉画数十载,悟其精神而不泥其形,创“新汉画”之体,而都市丽人系列尤为翘楚。
先生笔下之都市丽人,非传统仕女之柔靡,非西洋模特之直白,乃融汉画骨法与现代风神于一体。其形取汉画之“大貌”,线条刚劲如剑,却不失婉转之姿;其神承都市之“新韵”,眉宇间含自信,顾盼中显从容。或执书卷于窗前,或倚栏杆望流云,或踏清风过园林,衣袂飘举如汉画中之羽人,而神情又具当代女性之独立。
汉画之“古”与都市之“今”,本若隔世,先生以笔墨为桥,使之相融相生。古汉画之车马、云气、纹样,化为背景之点缀,与丽人之时装、腕表、眼镜相映成趣,无违和之感,有对话之妙。如《清风丽人图》,背景取汉画青龙白虎之纹,主体绘都市女子凭栏远眺,古之雄浑与今之优雅交相辉映,尽显“新汉画”融古开今之气象。
二、新时代新审美:守正创新,雅俗共赏
艺术之变,随时代而迁;审之美,因民心而异。新世纪之审美,既慕传统之典雅,又求时代之鲜活;既重笔墨之韵味,又尚精神之表达。王阔海先生之都市丽人,恰合此新审美之需。
传统仕女画多写闺怨闲愁,柔媚有余而风骨不足;现代西画多求形体逼真,形似有余而意趣不足。先生之丽人,破二者之囿,立“新审美”之标。其美在“神”而非“貌”,在“韵”而非“态”:写字楼里的干练与画室中的温婉并存,咖啡馆的闲适与图书馆的沉静共生,尽显当代女性多面之美。
先生深谙新时代审美之“和”,既保持东方美学之含蓄,又注入现代生活之明快。色彩不追求浓艳,而求淡雅中的丰富;构图不刻意繁复,而求简净中的张力。如《都市晨曲》,寥寥数笔写晨光中的白领,线条洗练却神气毕现,背景以淡墨写都市剪影,虚实相生,雅俗共赏,恰是新时代审美“守正创新”之典范。
三、新汉画也是新文人画:笔墨为心,意境为魂
文人画者,以笔墨写心性,以意境寄情怀,“画中有诗”为其要。王阔海先生之新汉画,虽承汉画之骨,实含文人画之魂,故曰“新汉画也是新文人画”。
先生之笔,既具汉画“骨法用笔”之劲,又得文人画“书法入画”之妙。其线条如篆如隶,刚劲中含书卷气;其墨法似董似巨,浓淡间显山林意。都市丽人系列中,笔墨不仅是造型之具,更是抒情之器:喜则笔畅墨润,怒则笔劲墨焦,哀则笔缓墨淡,乐则笔轻墨明,一如文人画“墨戏”之旨。
意境之营造,尤见文人画之韵。先生不直写都市之喧嚣,而于丽人神情中藏宁静;不堆砌生活之琐碎,而于背景留白中显深远。如《月下读书图》,丽人临窗夜读,月光洒于书页,背景以淡墨写汉画瓦当纹样,笔墨简淡而意境清幽,有“明月松间照”之文人意趣,无都市之浮躁,尽显新文人画“笔墨为心,意境为魂”之特质。
四、线质机巧灵动,松动留气口:笔走龙蛇,气脉贯通
线条者,中国画之骨也。王阔海先生之线质,机巧灵动,松动而留气口,堪称当代水墨一绝。其线非一成不变之僵直,乃随物象、随情感而变,如春蚕吐丝,如惊蛇入草,于刚柔、徐疾、浓淡间见匠心。
绘丽人衣袂,则线条婉转如流水,飘逸中含劲挺,似汉画之“飞动”却更显灵动;描丽人眉目,则线条细劲如游丝,精准中藏韵味,承顾恺之“高古游丝描”而更具生气。尤为妙者,先生之线“松而不散,紧而不僵”,于转折处略作停顿,于衔接处稍留空隙,君不见其形体膝、腕、肩、肘、脚踝和如酥秀腿等转折处之线条勾勒,似接非接以不到而意到;线断意连以实处而承虚。此所谓“留气口”也。气口存则笔墨活焉!透气又不致板结;气脉通则趣味生哉!神采飞扬意趣万千足给观者不尽之遐想。
《临风仕女图》中,丽人裙裾之线如行云流水,忽快忽慢,忽浓忽淡,于裙摆处故意留白断笔,使风之动感跃然纸上,气口存而风意生。此等线质,既得汉画“气韵生动”之真传,又融现代构成之巧思,机巧灵动,堪称“笔走龙蛇,气脉贯通”。
五、色墨透明,色墨线浑然一体:淡雅清新,交融无间
水墨之妙,在墨与色之合;丹青之韵,在色、墨、线之融。王阔海先生善用透明色,使色不掩墨,墨不压色,色、墨、线浑然一体,淡雅清新,自成一格。
先生之墨法,有“五笔七墨”之变,焦、浓、重、淡、清,层层递进;其色法,多取石青、石绿、赭石等矿物颜料,却不厚涂重抹,而以“淡彩”施之,使色如罩薄雾,透明而不浮艳。色与墨相遇,非相互覆盖,乃相互渗透:墨为色之骨,色为墨之肤,墨中有色,色中有墨。
线则如经络,串联色与墨:线引墨行,墨随线走;线以色润,色依线存。《荷塘丽人》中,荷叶以浓淡墨写就,荷花以淡粉轻染,丽人衣衫以浅蓝罩色,而勾勒荷叶之筋、荷花之瓣、丽人衣纹之线,或墨或色,与色墨交融无间,不见生硬痕迹,尽显“色墨透明,浑然一体”之妙。
六、人物神态突出意象性:意在笔先,神超形越
画之高境,在“得意忘形”;人物之妙,在“神超形越”。王阔海先生之都市丽人,不斤斤于五官之肖似,而着力于神态之意象,以形写神,以神传意,意象性尤为突出。
意象者,非具象之摹写,乃情感之寄托,精神之象征。先生笔下丽人,或凝神沉思,非仅写“思考”之态,乃寄“独立之思想”;或嫣然一笑,非仅写“喜悦”之情,乃传“生活之热爱”;或凭栏远眺,非仅写“眺望”之姿,乃显“理想之追寻”。其眼神最具深意,或清澈如泉,含对未来之憧憬;或沉静如潭,藏对人生之洞察,皆超越形体之局限,达意象之高远。
《书香丽人》中,丽人手持书卷,目光并非聚焦书页,而望向远方,嘴角微扬,似有所思,似有所悟。此神态非具体“读书”之状,乃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之意象,形未穷而意已尽,神未露而韵已生。此等意象性表达,既承《周易》“立象以尽意”之古训,又合现代艺术“写意传神”之追求,堪称神来之笔。
结语
王阔海先生之都市丽人水墨系列,以新汉画之体开时代新风,以笔墨之巧传意象之韵。融汉画雄浑与文人雅致,合传统笔墨与现代审美,线质灵动而气脉通,色墨透明而浑然融,人物神态而意象显,实乃新世纪水墨创新之典范。
其画也,如诗之隽永,如乐之悠扬,见古见今,见物见心。观其画者,既能感汉画之历史厚重,又能悟都市之时代精神;既能赏笔墨之艺术精妙,又能品人生之丰富意趣。此先生艺术之大成,亦21世纪国际艺术大家之风范也。愿其艺如松柏常青,薪火相传,光照艺林。
(文/玄石翁 张明)
王阔海新文人山水,仙气氤氲的情怀
一、泼墨的三维之境
王君泼墨,如元气初分,玄黑涌腾。浓墨若嵩岱凝烟,积墨千层而见骨;淡墨似潇湘雾霭,漫漶千里而含情;飞白如危崖断壁,皴擦万点而藏锋。当是时也,笔走龙蛇,墨落星斗,纸上丘壑自呈高下之势。近观则石有皴法,苔含苍润;远瞩则峰隐云岚,水接天际。三维之境,非独空间之纵深,更含时序之流转——春山如笑,夏山如滴,秋山如妆,冬山如睡,尽在墨色浓淡间悄然变幻。墨池涨处,恍见太液波生;笔阵开时,似闻昆丘风起,此之谓泼墨之大观也。
二、线的灵动机巧
昔者顾恺之论画,谓“迁想妙得”,王君之线,深得其旨。其线或如屈铁盘丝,刚劲中藏柔韧;或如流泉漱石,轻盈里含清越。勾勒山石,则折钗股、屋漏痕之法兼用,方峻处见圆融;描绘林木,则春蚕吐丝、惊蛇入草之态并存,纤细中显苍劲。观其《云壑松风图》,松针如剑,却无凛冽之气;藤蔓似绳,反有缠绵之姿。线条游走于虚实之间,既循物理之常,又得情理之妙。笔断而意连处,如闻弦外之音;墨枯而神存时,似见象外之趣。此线之灵动,非独技巧之精,更在心意之活也。
三、奇逸之造境
王君造境,常出尘外而接地气。峰峦不必循五岳之形,却具群山之魂;溪泉未必要效三峡之险,自有九曲之韵。其《桃源仙境图》,峰回路转处,忽现桃花灼灼,非人间之色;林深雾隐间,偶闻鸡犬相闻,是太古之音。亭台楼阁,多藏于云树幽深处,不露全貌而显清幽;渔樵耕读,常隐于烟霞缥缈中,未见其人而感其情。造境之奇,在虚实相生:实处山石嶙峋,可攀可陟;虚处云气氤氲,可游可居。逸气之生,在雅俗共赏:既含《山海经》之诡谲,又得《桃花源记》之冲淡。观其画者,恍入武陵溪上,不知今夕何夕。
四、仙气宜人的道境
大道无形,寄于山川;仙气有象,凝于笔墨。王君山水,深得老庄之妙,常以山水喻道,以云烟显仙。其《仙踪图》,山如削,却有紫气东来;丹崖似染,偏遇白鹤西去。瀑布飞流直下,如银河倾泄,是“上善若水”之象;古松倒挂危崖,历千年而不凋,乃“生生不息”之道。观画中云气,聚散无常,如道之恍惚;看林间光影,明灭不定,似真之有无。山人采药于幽涧,不问归途;道士抚琴于危峰,何论岁月。此境之中,人忘物我,画与道通。观者驻足良久,俗念渐消,清气自生,不觉心随白云远,意共青山长。
王阔海之山水,以泼墨立骨,以灵线赋神,以奇逸造境,以仙气明道。墨痕里藏山河岁月,笔端下见天地情怀。观其画者,如游真山真水,如晤古圣先贤,不觉尘心渐远,道心渐生。此非独画艺之精,更在情怀之厚也。
(文/玄石翁 张明)
王阔海作品欣赏
(来源:搜狐号@书画精品导航)
画家简介
王阔海(原名王克海),1952年出生于山东招远市,1970年入伍,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,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原主席,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,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届理事,中央电视台《大型高端人物访谈》栏目艺术顾问,中国画学会理事,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。原第二炮兵政治部创作室专职画家,一级美术师。全军高级职称评委,中国人民解放军书画艺术研究院艺术委员,中国汉画艺术研究院院长,清华、人大、荣宝斋画院高级研究生导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