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德发长篇小说《大海风》研讨会在京举行

发布时间:2025-09-10 20:02  浏览量:1

*本文转自文艺报1949,作者刘鹏波

今年夏天,电视剧《生万物》在荧屏热播,收官后仍热度不减,带动原著小说《缱绻与决绝》持续热销。这部小说写于30年前,作者赵德发及其作品再度受到大众的关注。9月9日,由中国作协创研部、作家出版社、山东省作协、日照市委宣传部主办的赵德发长篇小说《大海风》研讨会在京举行。

《大海风》是赵德发的最新长篇力作,首发于《中国作家》2024年第11期,2025年1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,入选中国作协“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”。该作品以黄海之滨的马蹄所和青岛、上海、大连等港口城市以及广阔海洋为故事发生地,以20世纪上半叶中国北方海洋为背景,通过清末民初胶东实业家邢昭衍从渔民到航运企业家的奋斗历程,展现了东西方文化冲撞下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实业救国的理想与情怀。

研讨会现场

研讨会现场,中国作协党组成员、副主席吴义勤,山东省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白玉刚,中国作协党组成员、书记处书记何向阳,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、省电影局局长,一级巡视员程守田,作家出版社社长鲍坚,山东省作协党组书记、副主席赵艺丁,日照市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孟青,以及白烨、梁鸿鹰、李云雷等20余位专家学者和该书作者赵德发齐聚一堂。何向阳主持本次研讨会。

吴义勤在讲话中认为,《大海风》是赵德发多年酝酿积淀之后的厚积薄发之作,展现出多维的叙事角度与历史的纵深感,具有细节丰盈的博物学书写,人物群像塑造非常成功。它对乡土能力、自然意象和命运隐喻有深刻表达,凸显了民族血性与家国担当,体现着深邃的历史洞察力与人文情怀。作品情感饱满、内涵饱满,将海洋文学跟乡土文学相结合,突破了传统乡土文学的叙事方式,又将改革史与海洋文明博物学传统相结合,展现了近现代中华民族的屈辱史,民族工业的悲奋斗史、成长史,同时也展现出胶东渔民的生活史、心灵史和情感史,是融合作者生活经验、思想历程和文学追求的集大成之作。

白玉刚在致辞中谈到,近年来,山东省委、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,深入实施齐鲁文艺高峰计划,创作推出了一大批文学精品。《大海风》等海洋文学作品的接连涌现,展现出山东从海洋大省向海图强的历史转变和文化担当。《大海风》视野开阔、架构宏大、情景交融、内容雄伟,其成就源于对齐鲁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创新,对时代精神的精准捕捉与深刻把握,以及对人民至上理念的不懈坚守和生动实践。它启示我们,优秀文学作品如同胶东湾的潮水,既能深潜于文化的根脉,又呼应着时代的潮流。

何向阳在主持时说,她在1996年读到《缱绻与决绝》曾写下一段评语,与大家分享:“《缱绻与决绝》不仅可作为中国农村的一部变迁史来读,这是历史的认识价值,而且在它探讨几代农民心灵发展方面也有其独到的价值。这种对农民心灵命运的关切,这种对中国作家独有的百姓意识的人文传统的传承与开掘,让我肃然。”《大海风》是赵德发酝酿已久的作品,他在日照居住30多年,并在日照市第一养殖总场挂职大半年,深入港口、渔村,积累了大量素材,还阅读了众多海洋文学经典和专业书籍,对渔业史、航运史有深入研究,这些都反映在他的小说中。

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《大海风》作了深入分析,给予高度评价。大家认为,《大海风》是赵德发创作历程中的重要收获,为历史和人物命运的书写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深度。作者赵德发以海滨小镇为背景,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渔家风情与海洋文化,展现了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的复杂与多元。作品主题立意深刻,人物形象鲜明立体,情节设置巧妙,语言风格诗意独特,是一部兼具历史深度与文学魅力的海洋文学巨著。主人公邢昭衍面对大海的坚强性格与家国情怀令人动容,故事不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,更激励着读者勇敢面对困难。作品成功勾勒出一幅时代画卷,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时代意义,值得反复阅读与品味。

作家出版社推荐

王尧:每个时代都有难题,知识分子既清醒也困惑

星辰的隐喻——论北乔《大地上的星辰》中的乡土记忆与精神返乡

新书推荐 | 《大望路还有梦想》:都市丽人生存手册,职场爱情喜剧和人物百态

排版:邓 宁

编辑:祁创祎

一审:刘岂凡

二审:刘 强

三审:颜 慧

作家出版社官方媒体矩阵